我曾經如此,我將要這般

又名《上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2022版)》

冬天已經來了,雖然都是自言自語,但還沒有在這裏好好說上兩句話總是有點可惜。高中生活像凱雷特筆下的小汽車一樣被壓縮然後扭曲成了一篇篇假詩,習慣了說謎語後寫大學的日子也不會說人話了。不管怎樣,就把這一篇當作今年的年度總結吧。

想來事情的發展在他人眼中看來或許十分意外,從本人的角度卻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總而言之,現在已經結束了高三的我,懵懵懂懂走上的竟然是從醫的道路。

說是從醫,到現在還沒上專業課程,着實無趣。很着急地看見去醫科大學的同學已經進了解剖室,問了同在非醫科大學讀書的醫學生朋友,儘管不是很甘心,還是暫且放心了。高一選科時未曾料到這樣的選擇,因此缺失了高中化學的課程,幸而雖缺失,在所謂的銜接班中也算是學過,並不感到十分困惑。想梳理一下這怪選擇的來由,也許有當下令人恐慌的就業問題,也許有自小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嚮往,不過翻看過去的博文,倒能看出逐漸對計算機的興趣淡化,和對互聯網行業的興趣寥寥。那麼考慮到現實因素,排第一的計算機掉下了,第二只能是醫學了。

順便一提,那個人發揮失常,想必比我還失常的多,也是很意外的選擇,但結果是漸行漸遠。

想救人,想看見起死回生,在之後,這彷彿一時興起卻無比自然的信念會動搖嗎?會消失嗎?抑或是會被發現從頭開始就根本沒有嗎?我不知道,但我無比期待。

躺在保研的舒適圈內,彷彿隨波逐流一樣想着要選擇這裏最強的科室,沒有任何參與管理層的興趣,一如既往地傻子一樣地喜歡和權威作對。從最開始走進學校的迷路,到拿着共享單車年卡把旮旯窩遛了一遍又一遍,習慣了爬六層回宿舍,也知道了選課的藝術,名義上什麼社團也沒參加,私底下志願活動跑來跑去,不會打球卻參加比賽只想看球,害怕社交逃過許多有想法的活動,週末七點起牀看上去比誰都現充,實際上不過拿着望遠鏡在找尋孤獨。本來想寫點什麼給無意間進來的中學生小學生介紹一下大學生活,但一切都是這樣,沒有說明書,只有眼睛和手,觀察和模仿。

回歸了網絡,發現萌百評論區被封不算,全站封停後滿目瘡痍,徹底失去了編輯的慾望。班固米物是人非,熟悉的面孔離去,硝煙比美化的記憶裏多得多。報復性地在豆瓣和班固米標了許許多多計劃,最終實施少之又少。

本該擔憂期末的來臨,不過奧哥來襲,全部推遲。此時倒期待着,什麼時候能繼續這兜兜轉轉找不到頭的日子啊?

我也曾想如海燕飛向彼岸,追尋我所愛的太陽,但在十二年前那個悠悠的夕陽斜照的下午,那個最後一次站在畫室跟前的我,那個一年來頭回吃到隔壁店裏的冰淇淋的我,那個誤解着放棄是所有人最終選擇的我,早該想到,太陽有很多個,有的金光閃閃卻過於遙遠,有的熱烈燃燒卻塞壬把關,那剩下的溫暖,即便寡淡,我也應當掬起等光終於填滿。

來許願吧。許願心臟不再疼痛,許願搖晃的不會崩塌,許願渴望的值得渴望。許願在湖畔看見河烏覓食,那時我還享有純粹的孤獨,完全的幼稚,舉起鏡子就能忘記一切。

热爱生活、闭嘴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