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故事

由於互聯網特有的易於傳播的信息種類,和很多人一樣我一開始就把本子作為限制級同人的同義詞,在那個在B隨便看盜版的時代在哪個動畫哪個評論悠悠飄過的「此處有本」「前方有本」第一次認識這個詞的第二含義。理解的時候,我很自信永遠也不會去看本子,但也樸素地不含任何輕蔑,只將其作為合理的神秘的存在。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終於遇到了自己喜歡到要找人討論、要找原作、要找同人四格看的動畫了,不過那個時候,距離它首次播出已經過去了好幾年。那個作品就是如今熱度也並未完全冷卻的KON。找來找去的時候,我也知道了本子並不只有現在看來該稱作「本子小鬼」的網友喜歡嚷嚷的限制級的第二含義,也可以有一般的同人本子,也可以有獨立的本子。但神秘的本子依舊神秘,在洋洋網絡中,它還是更常以那個引人注目的含義出現;在我一整天一整天痴迷其中的漫畫世界裏,它仍然是一個完全未知的角落,一條衣角的線頭,隨時都要被遺忘,但瞥見的時候,還是攥着那隻剩一點一點,已知道結果卻仍無法消褪的陰暗的好奇。

當時熟悉KON的觀眾,多半會知道——或許如今也作為漂流的信息,混雜在最後一集相互求下家的彈幕裏,藏身於萌百底部擴展鏈接的相關作品裏,我無心確認——一個是「打醬油」,一個是「黑KON」。結果是,某種同代人正在當時大熱的東京吃貨或是某創代表作中尋求的情感,我試圖在後者尋求。聽來着實奇怪,我確實記得裏面的情節,始終不覺得有任何值得誇獎之處,所謂的「黑」,也前言不搭後語,角色不像本人,正像與同學交流的那些片子的劇情一樣,只是為了性而服務,而且那些醜陋的男人極度噁心,我並沒有仔細看。只不過大約是與腦中某塊齒輪恰好契合了吧,阿梓蹲在街頭抱着吉他的畫面,破滅而美麗,我始終覺得非常浪漫。

我與本子第一次的見面,就這樣草草且不快。線頭抽開還是線頭,不過長了幾米,變得邋遢許多。後來的幾年間,我還見過一次本子,那是不知為何出現在帥哥帥了的漫畫合集壓縮包裏畫風極度還原的本子,讓我一度以為是作者所為,大吃一驚,想不到後續劇情怎麼發展才會突然變成這樣。有時躺在牀上我會想,其實本子好過那些成年人的文學,它使人噁心,也就不會如房思琪那有毒的文學一般,蠶食頭腦。可惜過去已成過去,即便回到過去,我也只會如飛蛾撲向滾燙的燭心。

成年之後,有天突發奇想,又找了個當時尤其知名的本子來看,順便也忍不住,搜索了幾個名字。大多數無聊,有的卻着實深刻——不是指哲理,只是説對角色的理解。那些所謂有深刻哲理的本子,充滿刺鼻的人工味,或許能疏通「用」過本子的讀者的鼻腔,然後安心做賢者,可我始終沒有掌握「用」的方法,於是所有哲理不如任何有毒文學,沒有有毒文學的豐富,也沒有有毒文學的沉着。

大體上來講,再怎麼抽出,線頭只會把衣角一層一層剝開,背後一無所有。故事到此完結,我還是坦然接受人和人之間難以理解的真理,然後拿出剪刀吧。

热爱生活、闭嘴與死亡